2013年第2期:江西2·25成品油泄漏事故三問
來源: 作者:本刊評論員 時間:2018-4-4 閱讀:
據媒體報道, 今年2月25日, 江西省境內發生了一起因犯罪分子打孔盜油導致成品油管道泄漏的事故, 造成了當地水源污染, 約19萬人用水受到影響。 痛定思痛, 我們不禁要問:
一問企業防范措施。 據當地環保人員估算, 泄漏點每小時泄漏量為2噸, 泄漏時長約18個小時, 總計漏油量在36噸左右。 在如此長的時間里都沒有被企業監控設備和巡檢人員察覺, 說明了什么? 作為維護管道安全的主體,管道企業是否認真履行了自己的職責, 企業的制度是否健全, 還存在哪些漏洞?
二問政府監管責任。 法律規定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對管道保護工作負有領導和監管的責任, 依法查處危害管道安全的違法行為, 這個責任是否真正得到了落實? 經現場勘查, 管道上被犯罪分子安裝有三個盜油閥門, 犯罪分子如此囂張, 是否和政府打擊力度不夠有直接關系?
三問公民權利義務。 在分享發展福利的同時, 是否也應該分擔一點兒責任? 管道保護關系國家能源安全和公共安全, 也涉及到每個人的切身利益。 當面對危害管道行為的時候,有人積極舉報, 有人無動于衷……一念之差,其實衡量出了每個人是否具備合格公民的資格。 維護國民利益我們安能置身事外?
人無遠慮, 必有近憂。 事故警示我們:管道保護如果不從制度、 機制上采取治本措施, 此類問題的發生將不會是小概率事件。不能否認, 這些年政府和企業對管道保護的力度不斷加大, 安保投入的成本逐年提高, 管道周邊治安形勢穩中趨好。 但是從去年的情況看, 一些重點地區管道打孔盜油等案件大幅反彈, 違法占壓、 第三方施工傷害時有發生, 管道安全遭到威脅, 群眾生命財產受到損害。 這些都說明, 要落實管道保護法提出的要求, 還必須在制度和機制建設上下功夫。
加強制度和機制建設, 政府應將法律賦予的管道保護責任全面落實到相關部門、 企業和個人, 強化監管并建立責任追究制。 著力構建管道保護的公共秩序, 推進政府、 企業、 公民協同治理, 組織排除管道重大外部安全隱患, 改善管道安全運行的環境條件。
加強制度和機制建設, 管道企業應嚴格執行有關管道保護的規章制度, 創新巡護模式, 加強隊伍建設, 完善獎懲辦法, 提高人防、 物防、 技防、 信息防水平和應急處置能力。 注重培育管道保護文化, 提升企業軟實力, 與地方和民眾親密合作, 積極影響社會、 塑造環境。
加強制度和機制建設, 應有序、 有效地推進公民參與, 獲取公眾對管道保護工作的支持。 加強公民意識教育, 培育公民法制意識、 權利意識、 責任意識, 自覺擔當起公共治理的責任。 建立公民參與的制度保障, 讓廣大公民合法有序地參與管道保護管理。
(請參閱2012年第二期卷首語《管道保護需要提升軟實力》 、 2012年第六期卷首語《管道保護要建立政府企業公民共治機制》 )
《管道保護》2013年第2期(總第9期)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