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新版《輸氣管道工程設計規范》
來源: 作者: 時間:2018-6-29 閱讀:
本刊編輯部:新版國家標準《輸氣管道工程設計規范》GB 50251-2015于今年10月1日起實施。這部規范的實施對于推進輸氣管道建設,更好地保障管道運行安全和公共安全將起到重要的作用。為了使政府相關部門和管道規劃、建設、運營等單位有關人員能夠深入領會和貫徹規范要求,10月17日,《管道保護》主編朱行之赴成都采訪了新版《輸氣管道工程設計規范》主編諶貴宇,并請教了有關問題。諶貴宇目前擔任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高級技術專家、中國石油集團工程設計有限責任公司西南分公司副總工程師,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朱行之:諶總,您好!《輸氣管道工程設計規范》GB 50251-2015剛剛實施不久,您作為新版規范的主編,請您向讀者介紹一下,什么是以強度保安全的理念,推行這一理念的背后有哪些重要因素?
諶貴宇:主編好。輸氣管道安全保證有兩種指導思想,一是控制管道自身的安全性,二是控制安全距離。國際標準《石油和天然氣工業管道輸送系統》ISO 13623、美國國家標準《輸氣和配氣管道系統》ASME B31.8、加拿大標準《油氣管道系統》CSA Z662等均是采用控制管道自身安全性的指導思想,它們的原則是嚴格控制管道及其構件的強度和嚴密性,并貫穿到管道設計、施工、檢驗及運行的全過程。采用控制管道的強度和結構安全來確保管道系統的安全,從而對管道周圍公眾及設施提供安全保證,這是目前歐美各國普遍采用的設防原則。而前蘇聯《大型管線》標準,俄羅斯聯邦國家標準《大型管線壓力大于10MPa時的設計標準》ГОСТ P 55989-2014,則采用控制安全距離的指導思想,它雖對管道系統強度有一定要求,但主要是控制管道與周圍建(構)筑物的距離,以此來對周圍建(構)筑物提供安全保證。我國《輸氣管道工程設計規范》GB 50251堅持控制管道自身安全性的設計理念,是緣于我國國情并經過多年工程實踐探索的最終選擇。
我國國情決定了輸氣管道的安全設計理念。我國陸地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其中山地、高原和丘陵約占陸地面積的67%,盆地和平原約占陸地面積的33%。至2013年底的統計數據顯示, 在我國陸地面積中,耕地約占14%,林地約占26%,牧草地約占23%,土地資源十分寶貴。同時我國地質災害和地震多發,人口眾多且分布不均。西部及西北部人口密度較小,中部、東部及東南部人口分布密集。而我國天然氣的利用也主要集中在經濟發達、人口密集的地區。這些國情與管道設計密切相關,如果采用安全距離的設計理念,則我國的輸氣管道建設將難以實現。
我國輸氣管道建設始于20世紀50年代,最初的輸氣管道設計,其安全保證基本上沿用前蘇聯大型管線設計模式,埋地管道與居民點、工礦企業和獨立建構筑物之間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后來,制定了埋地輸氣干線至各類建構筑物最小安全距離、防火距離來指導設計,但在執行過程中遇到很多矛盾,有些問題仍然難以解決。多年的實踐證明,以安全距離之模式設計輸氣管道在我國是不合適的。到了20世紀70年代中期,參照美國國家標準《輸氣和配氣管道系統》ASME B31.8 按不同地區等級采用不同的設計系數,做出相應的管道設計。當時,地區等級不是按居民密度指數來劃分,而是以建構筑物的安全防火類別為基礎,相應地劃分出四類地區等級,設計系數與美國國家標準ASME B31.8的規定一致,經實踐,尚屬可行。此后,在分析國外標準和總結國內經驗的基礎上,規定采用控制管道自身的安全性作為輸氣管道的設計原則,1994年我國首次制定了國家標準《輸氣管道工程設計規范》GB 50251-94。實踐證明,按不同的地區等級采用不同的設計系數來保證管道周圍公眾、建(構)筑物及其他設施的安全,比采取安全距離適應性強,線路選擇比較靈活,也較經濟合理,符合中國國情。因此本規范第一次修訂完成的GB 50251-2003版和第二次修訂完成的GB 50251-2015版均堅持了控制管道自身的安全性作為輸氣管道的設計原則。
朱行之:據我所知,新版《輸氣管道工程設計規范》的線路部分和上一版相比,做了多處修訂,體現了與時俱進的精神,請您詳細介紹一下,主要在哪些方面作了修訂?
諶貴宇:《輸氣管道工程設計規范》GB 50251-2003實施至今已有12年時間。這期間恰逢我國輸氣管道快速建設期,建成了以西氣東輸為代表的幾萬千米輸氣管道,基本構建形成了我國骨干輸氣管網和一批地下儲氣庫,管道建設技術水平和運行管理水平大幅提高。新版《輸氣管道工程設計規范》GB 50251-2015,是在緊密圍繞本規范2003版實施以來輸氣管道建設與運行中出現的實際問題,結合管道技術進步,廣泛調研、收集和聽取了各設計、建設、生產運行管理單位的意見,開展了多項專題研究,采納了近年來管道技術研究及應用成果的基礎上修訂完成的。新版規范“線路”這一章的修訂變化內容較多,下面僅作線路及與線路相關的主要修訂情況介紹:
1. 規范“4 線路”這一章在編排結構方面, 增加了“并行管道敷設”和“線路管道防腐與保溫”兩節,將原“4.5 線路構筑物”修訂改為“4.7 線路水工保護”。由于增加了節,本章的編排順序也進行了一些調整。
2. 管道路由選擇的原則進行了部分修訂。第4.1.1條修訂明確了:線路宜避開環境敏感區;線路宜避開城鄉規劃區;線路應避開軍事禁區、飛機場、鐵路及汽車客運站;與公路并行的管道路由宜在公路用地界3m以外,與鐵路并行的管道路由宜在鐵路用地界3m以外;埋地管道與建(構) 筑物的間距應滿足施工和運行管理需求,且管道中心線與建(構)筑物的最小距離不應小于5m; 線路宜避開高壓直流換流站接地極、變電站等強干擾區域。
3. 地區等級劃分調整及新增0.8強度設計系數。第4.2.2條,將GB 50251-2003版中的一級地區拆分為一級一類地區和一級二類地區,并規定了一級一類地區為“不經常有人活動及無永久性人員居住的區段”,一級二類地區為“戶數在15戶或以下的區段”。在第4.2.3條中相應修訂規定了一級一類地區的線路管道可采用0.8或0.72強度設計系數,一級二類地區強度設計系數為0.72。
4. 第4.2.4條的表4.2.4中,取消了“輸氣站內管道及其上、下游各200m管道,截斷閥室管道及其上、下游各50m管道(其距離從輸氣站和閥室邊界線起算)”,修訂為“輸氣站內管道及截斷閥室內管道”。
5. 埋地管道的最小覆土厚度在第4.3.2中修訂增加了:季節性凍土區宜埋設在最大冰凍線以下;旱地和水田輪種的地區或現有旱地規劃需要改為水田的地區應按水田確定埋深;穿越魚塘或溝渠的管線,應埋設在清淤層以下不小于1.0m。
6 . 關于管道溝回填土是否需要高出地面0.3m。修訂前第4.3.5條要求“管溝回填土應高出地面0.3m”,修訂后第4.3.5條要求“管溝回填土在不影響土地復耕或水土保持的情況下宜高出地面0.3m”。
7. 修訂增加了“農耕區及其他植被區的管溝開挖,應將表層耕(腐)質土和下層土分別堆放,管溝回填時應將耕(腐)質土回填到表層”,見第4.3.6條。
8. 修訂增加了埋地輸氣管道與高壓交流輸電線路桿(塔)和接地體之間的距離要求,見第4.3.12條。
9. 修訂增加了地面敷設的輸氣管道與架空交流輸電線路的距離要求,見第4.3.13條。
10. 第4.3.14條中,局部修訂了線路彎管的規定,主要為:線路用熱煨彎管的曲率半徑不應小于管子外徑的5倍;熱煨彎管的任何部位不得有裂紋和其他機械損傷,其兩端部100mm長直管段范圍內的圓度不應大于連接管子圓度的規定值; 其他部位的圓度不應大于2.5%;不應采用有環向焊縫的鋼管制作熱煨彎管。新規定550≤DN≤1000 冷彎彎管的最小曲率半徑40D(D為管子外徑), ≥1050冷彎彎管的最小曲率半徑為50D。
11. 修訂增加了埋地輸氣管道與民用炸藥儲存倉庫的最小水平距離計算公式和水平距離值折減規定,見第4.3.18條。
12. 修訂增加了“4.4 并行管道敷設”的全部內容。本節共6條,提出了各種類型并行管道的設計規定,這些規定包括:并行管道的布設原則; 不受限和受限地段并行管道間距規定;穿越地段,共用隧道、共用跨越管橋及共用涵洞的并行管道間距規定;石方地段不同期建設的并行管道間距規定;穿越全新世活動斷層的并行管道間距規定。
13. 對線路截斷閥室的間距調增進行了規定。修訂前的第4.4.1條規定“……。上述規定的閥門間距可以稍用調整,使閥門安裝在更容易接近的地方”。為便于設計執行,修訂后第4.5.1條規定“……。5 1至4款規定的線路截斷閥間距,如因地物、土地征用、工程地質或水文地質造成選址受限的可作調增,一、二、三、四級地區調增分別不應超過4km、3km、2km、1km”。
14. 修訂增加了第4.5.2條。明確了線路截斷閥(室)防洪設防標準不應低于重現期25年一遇; 新增了當閥室選址受限區域間距要求,具體為: 與電力、通信線路桿(塔)的間距不應小于桿(塔)的高度再加3m;距鐵路用地界外不應小于3m;距公路用地界外不應小于3m;與建筑物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12m。
15. 在原第4.2.2條的基礎上局部修訂增加了“線路截斷閥及與輸氣管線連通的第一個其他閥門應采用焊接連接閥門”的要求,見修訂后的第4.5.3條。
16. 新增了第4.5.4條 截斷閥可安裝在地面上或埋地。截斷閥及其輔助工藝管道應采取穩固措施。截斷閥及其配套設施宜采用圍欄或圍墻進行保護。
17. 新增了第4.6節 線路管道防腐與保溫。在本節提出了8條要求。
18. 在第4.7節 線路水工保護中, 強調提出了管道水工保護設計應依據當地氣象、水文、地形及地質等條件,結合當地施工材料及經驗作法,宜采取植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結合的綜合防治措施。
19. 在第4.8節 管道標識中,主要修訂增加了:第4.8.2條 管徑相同且并行凈距小于6m的埋地管道,以及管徑相同共用隧道、涵洞或共用管橋跨越的管道, 應有可明顯區分識別的標識;第4.8.3 條 通過人口密集區、易受第三方損壞地段的埋地管道應加密設置標識樁和警示牌,并應在管頂上方連續埋設警示帶; 第4.8.4條 平面改變方向一次轉角大于5°時,應設置轉角樁。平面上彈性敷設的管道,應在彈性敷設段設置加密標識樁。
20. 本規范第3章與線路設計有關的主要修訂變化:第3.4.2條 輸氣管道相鄰線路截斷閥(室) 之間的管段上應設置放空閥,并應結合建設環境可設置放空立管或預留引接放空管線的法蘭接口。放空閥直徑與放空管直徑應相等;第3.4.4條第2款第4項 采用0.8強度設計系數的管道設置的安全閥,定壓不應大于1.04P;第3.4.8條 閥室放空設計的規定;第3.4.9條 放空立管和放散管的設計規定。
21. 本規范第5章與線路設計有關的主要修訂變化:第5.2.5條 鋼管應在工廠逐根進行靜水壓試驗,管體或焊縫不得滲漏,管壁應無明顯的鼓脹。一級一類地區采用0.8設計系數的鋼管,工廠靜水壓試驗壓力產生的環向應力不應小于管材標準規定的最小屈服強度的95%。其他設計系數使用的鋼管,工廠靜水壓試驗壓力產生的環向應力不宜小于管材標準規定的最小屈服強度的90%。
22. 本規范第11章與線路設計有關的主要修訂變化:
(1)第11.1.2條 規定了焊接工藝評定和焊接工藝規程應執行的標準;
(2)第11.1.6條 規定了焊管之間對接焊時, 制管焊縫應錯開且間距不宜小于100mm;
(3)第11.1.7條 規定了管線連頭口的焊縫宜預留在地形較好的直管段上,不應強力組對;
(4)線路管道強度試驗進行了局部修訂, 第11.2.3條第4款,①一、二級地區內的線路管段水壓試驗壓力不應小于設計壓力的1.25倍;②一級二類地區和二級地區內的線路管段采用空氣進行強度試驗時,試驗壓力應為設計壓力的1.25 倍;③三級和四級地區內的管段試驗壓力不應小于設計壓力的1.5倍。第11.2.3條第6款 輸氣管線用水作為試壓介質時,試驗段高點的試驗壓力應符合本條第4款的規定。一級一類地區采用0.8強度設計系數管道的每個試驗段,試驗壓力在低點處產生的環向應力不應大于管材標準規定的最小屈服強度的1.05倍;其他地區等級管線的每個試壓段,試驗壓力在低點處產生的環向應力不應大于管材標準規定的最小屈服強度的95%。水質應為無腐蝕性潔凈水。試壓宜在環境溫度5℃以上進行,否則應采取防凍措施。
(5)第11.2.4條第2款 線路管道和閥室嚴密性試驗可用水或氣體作試驗介質,宜與強度試驗介質相同。
(6)第11.3.2條 新增加了管道氣體置換的相關要求,共6款。
朱行之:近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城鄉建設和管道保護之間的矛盾十分突出,可謂成長中的煩惱。請問,在管道工程設計階段,如何處理好城鄉規劃與管道保護的關系?在管道運行階段,如地區等級發生變化應采取哪些措施來保障管道安全和周邊公共安全?
諶貴宇:就管道工程廣義而言,管道不可避免地與城鄉規劃有關。就具體某個管道項目而言,管道不一定涉及到城鄉規劃。如果管道不可避免地要通過城鄉規劃區,首先應征得城鄉規劃主管部門的同意,設計時還應采取安全措施并為后期的管道保護創造條件。
《城鄉規劃法》所稱規劃區,是指城市、鎮和村莊的建成區以及因城鄉建設和發展需要,必須實行規劃控制的區域。隨著我國城鎮化建設的快速推進,且天然氣用戶多數處于城鄉規劃區,因此每條輸氣管道線路都要完全避開城鄉規劃區是不現實的。因此,《輸氣管道工程設計規范》GB 50251- 2015第4.1.1條的第7款規定“線路宜避開城鄉規劃區。當受條件限制,需要在城鄉規劃區通過時,應征得城鄉規劃主管部門的同意,并采取安全保護措施”。在設計選線時,如果管道確需通過城鄉規劃區,則線路要盡可能地避開建成區,同時設計應對進入城鄉規劃區內的管道采取可靠的安全保護設計,這些設計措施包括:降低管道設計應力水平、提高焊縫檢測要求、提高管道防腐性能要求、加密地面標識、埋設警示帶、消除天然氣泄漏在有限空間內的聚積等。在運行期間,運行單位要加強管道的完整性管理。
在管道運行階段,管道所經地段是否發生了地區等級的變化,應按《輸氣管道工程設計規范》GB 50251-2015第4.2.2條的規定進行評判。如果地區等級發生了變化,則應按國家標準《油氣輸送管道完整性管理規范》的要求進行評價并根據評價結果采取措施。
朱行之:管道與周邊居民點和重要公共建筑的距離的確定,除了保證管道安全,還應符合降低公共安全風險的要求。新版《輸氣管道工程設計規范》第一次對埋地管道與建(構)物距離規定為最小距離不應小于5m,其依據和理由是什么?
諶貴宇:《石油天然氣管道保護法》第三十條規定,在管道線路中心線兩側各五米地域范圍內,禁止下列危害管道安全的行為:①種植喬木、灌木、藤類、蘆葦、竹子或者其他根系深達管道埋設部位可能損壞管道防腐層的深根植物;②取土、采石、用火、堆放重物、排放腐蝕性物質、使用機械工具進行挖掘施工;③挖塘、修渠、修曬場、修建水產養殖場、建溫室、建家畜棚圈、建房以及修建其他建筑物、構筑物。
《輸氣管道工程設計規范》GB 50251-2015第4.1.1條第10款要求“埋地管道與建(構)筑物的間距應滿足施工和運行管理需求,且管道中心線與建(構)筑物的最小距離不應小于5m”。這個最小距離要求是考慮管道施工及運行管理必要的作業空間,并參照《石油天然氣管道保護法》第三十條而定。
本款規定的最小間距5m,是設計階段為施工可行和運行管理方便考慮的必要空間,規范在條文說明中說明了“在執行時,除滿足本款規定外,對大口徑管道其間距還要考慮施工的可行性及運行維護的方便性”。
本款規定的最小間距5m,目的是在設計階段為建成后的管道實施《石油天然氣管道保護法》創造條件,也便于施工建造成果順利移交至管道運行管理方。在設計階段,如果管道中心線兩側各5m 范圍內有已建的建(構)筑物,一是調整線位加大間距;二是對確實不能通過調整線位來滿足間距要求的,則可協調對建(構)筑物采取搬遷措施,此時設計應計入搬遷工程量和搬遷費用。
朱行之:據我所知,在已建埋地管道兩側新修建居民小區、學校、醫院、娛樂場所、車站、商場等人口密集的建筑物,其和埋地管道之間的距離以多少為宜,目前尚無明確的技術規范要求。新版《輸氣管道工程設計規范》將新建埋地管道與周邊建(構)物最小距離做了5m的規定,請問,這是否意味著在已建埋地管道兩側修建人口密集建筑物的距離也可以按5m的規定執行?是否會對雙方的安全產生一定風險?
諶貴宇:沒有管道就談不上管道保護,依法合規建設的管道受到《石油天然氣管道保護法》的保護。《石油天然氣管道保護法》第三十條對管道心線兩側各5m地域范圍內新建建(構)筑物是禁止的,在5m以外則沒有要求。如果管道建成后, 在沿管線中心線兩側各200m范圍內要新建建筑物,則該段管道存在地區等級升級的風險。如果造成了管道地區等級升級變化,則應按國家標準《油氣輸送管道完整性管理規范》的要求進行評價并采取措施。
朱行之:感謝您接受本刊的采訪。◢
《管道保護》2015年第6期(總第25期)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