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場辦公區域與工藝區域間距不足隱患治理案例
來源:《管道保護》2023年第6期 作者:張澤文 時間:2023-12-14 閱讀:
張澤文
國家管網集團山東省公司
背景
德州分輸站是冀寧聯絡線干線管道上的一座輸氣站場。站場辦公區域與工藝區域的防火間距為18.5米,其設計依據為GB 50183―93《原油和天然氣工程設計防火規范》,規定了五級油氣站場計量儀表間或控制間的防火間距為5米,但對露天油氣密閉設備及閥組與值班室的防火間距沒有規定。
GB 50183―2004《石油天然氣工程設計防火規范》第5.2.4條規定:五級油品站場和天然氣站場值班休息室(宿舍、廚房、餐廳)距甲、乙類油品儲罐不應小于30米,距甲、乙類工藝設備、容器、廠房、汽車裝卸設施不應小于22.5米;當值班休息室朝向甲、乙類工藝設備、容器、廠房、汽車裝卸設施的墻壁為耐火等級不低于二級的防火墻時,防火間距可減小(儲罐除外),但不應小于15米,并應方便人員在緊急情況下安全疏散。GB 50016―2014《建筑設計防火規范》(2018年版)第6.1.5條規定:防火墻上不應開設門、窗、洞口,確需開設時,應設置不可開啟或火災時能自動關閉的甲級防火門、窗。
根據上述兩項規范的要求,德州分輸站站場辦公區域與工藝區域的防火間距18.5米不符合安全要求,屬于較大事故隱患。
做法
(1)風險評估。評估單位通過采用挪威船級社(DNV)公司的事故后果風險分析預測軟件(PHAST),對站場管道天然氣泄漏后發生火災爆炸的危害區域進行模擬計算,結果表明站場事故狀態下輻射熱的半徑和爆炸沖擊波的強度已超出了玻璃窗的抗沖擊能力,應采取相應的安全措施。
安全措施包括增加防火間距或采取必要的物理隔離措施。在無法遷改的情況下,評估單位提出兩種方案:一是將站場辦公區域朝向工藝區的窗戶改為耐火等級不低于二級的防火墻,但站場辦公區域內24小時沒有采光。二是在站場辦公區域與工藝區域之間單獨設置透明材料防爆墻。
(2)防爆墻設計。參照GA 667―2020《防爆炸透明材料》進行透明材料防爆墻設計。基礎采用獨立混凝土結構,上部采用柱式鋼架結構,柱距3.2米,柱高3.7米,防爆炸透明材料采用FBC-D7A-29-ST01型防爆炸玻璃。防爆炸玻璃結構由沖擊面開始依次為:8毫米厚玻璃+0.76毫米厚膠層,8毫米厚玻璃+0.76毫米厚膠層,5毫米厚玻璃+0.76毫米厚膠層。
(3)安裝驗收。通過招標的方式選取符合要求的材料供應商和安裝承包商進行防爆墻施工安裝。防爆墻施工完畢經驗收合格后,該處隱患經公司安委會審議同意銷項。
啟示
長輸油氣管道站場的辦公區域與工藝區域間距不足屬于較大事故隱患,為避免油氣泄漏可能導致火災爆炸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德州分輸站采用單獨設置防爆炸玻璃墻的方式進行治理,這在國內尚屬首次。但該方式目前還沒有通過真實站場爆炸實踐的檢驗,類似隱患治理還需要不斷探討、總結完善,確保事故隱患得到徹底治理。
作者簡介:張澤文,1980年生,碩士研究生,高級工程師,注冊安全工程師,山東省公司安全環保部主管,從事長輸油氣管道安全管理工作。聯系方式:15805348218,15805348218@163.com。
上篇:
下篇: